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课堂教学是老师带着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引导与点拨。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旅行与探险,有意外更有惊喜,层层迷雾更有柳暗花明。老师的作用不是把学生从这个地方带到另外一个地方,也不是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师生共同沿着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桥梁,去探索发现新的东西,实现师生生命之间的深刻共鸣。拜读了北京十一学校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让我受益良多,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好的教师应该是个导游走上讲台,我常常告诉自己要像一个老师,一些老教师也告诉我“给学生一份好心,但不要给一张好脸”,于是我绷起脸,带着不可侵犯的气势走向了讲台。后来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才真正的感触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真正的走进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才能让学生更想接近老师,信任老师所传的“道”。简而言之,学生时代希望老师怎么做,今天做老师时自己就怎么做。魏老师在书中说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千万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他上学时,内心对于老师上课时的期待,对于学校建设的期待。当然现在他的学生内心也是同样有各种想法,但能否让其充分表达这就是老师的教学手段。魏老师的课堂设计总能别出心裁,这些都来源于魏老师从学生的经验来上课,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时刻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惊喜,这样的惊喜要有“侵略性”,内容要有“颠覆性”,同时课堂对话也要有一定的“侵略性”。作为教师,我们无需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无形中让自己与学生有了距离感,我们要懂得以最真实的自我去面对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对他们施加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从学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响。课堂要开放,也要有边界 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称得上是好课?相信这是所有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魏老师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是有边界的。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为顺应学生的成长而设置。但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不是老师所能预料到的,而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状况是这节好课的重点。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良多。开放性的课堂要求我们吸纳更多不一样的观点和内容,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边界,对于那些远离事实及逻辑的言论,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能让其进入课堂,扰乱学生,要给学生们构建一节美好的课堂。我的语文课堂有“课前三分钟分享”的环节,为了让学生能自由的、主动的分享,我承诺分享最好的学生可以提问老师一个问题,开始,学生积极踊跃的分享,以期待可以给老师提问,提问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课堂秩序一度很混乱。后来,我给学生设定范围的提问。比如马航失踪时期,我限定学生本周只能围绕马航失踪事件进行提问,于是,课下我积极关注马航事件及各种评论、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国际矛盾,课堂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样,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分享,专注与一个问题,即补充了孩子的课外知识,也让课堂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三、好老师要擅于提出好问题魏老师认为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对于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算作好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好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自然地包含基础知识,具有延伸性。 一堂小学作文课:小小“动物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家人和动物园的共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人,体谅父母的意识。课堂上,一个学生发言:“我的爸爸是一头懒猪,每天一下班只做两件事:玩手机和睡觉”。全部学生哄堂大笑,也有很多同学附和“我爸爸也是这样的”。作为老师,这句话确实反应了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问题,但是听起来,总是感觉不好,于是我问了这样几个问题:“你的爸爸平时是什么工作?上班时间是什么时间段的?”“你的家庭发生大事时,一般都是谁在跑腿?”“你爸爸对你的爷爷奶奶怎样?”通过这几个问题,孩子们都知道了该同学的爸爸是一个跑长途汽车的,经常开夜车,所以回家睡觉的时间就比较多。另外他爸爸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好,经常在不跑车时,带全家人出游。所以我们集体给这位同学的爸爸定义为:一位勤劳可爱的“懒猪”。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体谅父母的辛苦,完成情感价值目标。 我们在课堂上要擅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多追问,引向深入,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更让其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拓展。但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引发的效果也是不一样,这就取决于怎么铺垫。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教学方式,要关注学术前沿,切不可闭门造车。魏老师在《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一书中反思今天的课堂,认为现在的课堂上多了一些眼花缭乱,少了些许真实古朴,尤其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执教者除了不遗余力的展示自身过硬的基本功之外,还显得有过于和蔼可亲的做作,我们知道真正的课堂不是那个样子的,真正的课堂究竟需要留给学生什么值得一生铭记的东西。课堂中可能留给学生很多东西,包括知识、情感、文化等等,但最让学生受益的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要通过这日复一日的课教会学生思考,进而学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这样课堂才真正变得富有意义,今天我们背诵这首词,不是为了积累,不是为了比赛,老师只是希望,在你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比如在学习《满江红》一诗时,我告诉学生,学习这篇古诗不是单纯为了积累古诗词,也不是为了有一天炫耀自己,只是希望, 当有一天,祖国遭受践踏时,人民受到凌辱时!亲人遭到欺辱时,我们不胆怯,我们不退缩,我们不麻木,我们会脱口而出这首《满江红》,我们会“怒发冲冠”,我们会迎难而上,像所有先人们那样“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那一节课,我告诉孩子:“老师希望,今天,这颗爱国的种子已经种在你们的心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像魏老师一样懂得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课堂教学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丰富自己的课堂,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更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堂。当然作为年轻教师要懂得丰富自身,与时俱进,做一个新时代的老师。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这条漫长道路上,我要时时思考,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做到上好课,让学生喜欢。